2015全球城市论坛在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5-11-03投稿:项青 浏览次数:

11月1日,以“全球城市:创新与设计”为主题的“2015全球城市论坛”在8188威尼斯娱人城校本部召开。该论坛是2015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之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世界银行主办,8188威尼斯娱人城、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承办。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培林,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出席论坛并讲话,来自世界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课题组以及国内外特邀嘉宾等300余人出席了论坛。

李培林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召开之际恰逢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指出,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上海作为长江流域城市群的领头羊,为率先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整个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需要在城市治理方面创新思维,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借鉴世界上其他特大型城市治理城市病的先进经验,营造多元融合的城乡社区,培育开放包容的城市魅力,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多方协同参与城市治理,实现上海智能化城市的运营和管理。他还指出,上海要建成全球卓越的城市,必须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严格控制人口规模,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要走区域协同发展之路,优化上海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

上海市政协周汉民副主席在欢迎辞和主旨演讲中指出,五年前在上海成功举办的世界博览会,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重大而深远。他以上海世博会筹办亲历者的身份,和听众分享了诸多精彩案例,认为上海世博会在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等五个方面,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启示。未来全球城市发展应充分延续这些理念,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此次论坛采取“总-分-总”的办会模式,分别设立午餐演讲会、主题报告会、平行分论坛和闭幕式。国内外嘉宾和专家会聚一堂,在分享纽约、伦敦、东京等全球城市的发展经验的同时,围绕未来30年上海迈向全球城市面临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社会治理、文化融合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提出了许多精彩观点。

世界银行全球发展实践局副局长夏明贤 (Abhas K. Jha)认为,大都市区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区域内部面临整合成本上升的压力,要建立良好有效的大都市区治理体系具有很大挑战性,需要循序渐进加以推进,在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各方共识,合力应对未来发展的挑战。上海未来可以在引领一体化发展方面作出表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部部长侯永志对城市兴衰的决定因素及过去30年支撑上海发展的动力进行了剖析,认为上海未来30年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应当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键支撑,把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对内对外开放、城市治理创新作为支柱,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做大产业规模,把营造良好环境作为提升全球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深度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自身,努力建设和谐城市。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认为,未来30年,上海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开放引领、以人为本、文化软实力和底线思维。2050年,上海要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彰显中华文明特质的全球城市,成为一座能够提供更多机会、功能多元的繁荣城市,成为一座更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活力城市,成为一座环境优美、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成为一座亲和包容、和谐多元的人文城市,成为一座平等共享、治理高效的典范城市。为此,应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上加大力度,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8188威尼斯娱人城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友梅指出,上海是中国改革的排头兵,改革创新一直是这座城市的突出特色。她期待通过本次论坛,为上海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同时也希望上海的创新实践能为各国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目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但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8188威尼斯娱人城期待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和推动上海的创新进程。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皮特·泰勒(Peter Tyler)强调,城市是社会创造力、文化、学习和知识的中心。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经济发展对于提高收入和促进就业也十分重要。从根本上看,城市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生产力的提高,取决于创新、效率和技能的提升。他尝试采用剑桥生物科学创新体系,来分析城市创新系统的关键因素,令人耳目一新。

世界银行中国局业务主任彭勃(Paul Procee)、美国布朗大学教授迈克尔·怀特(Michael White)、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罗伯特·哈金斯(Robert Huggins)等诸多嘉宾也分别就相关议题发表了精彩见解,论坛现场气氛十分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