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训中心诚邀融亦鸣教授作“工程教育的问题与挑战”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3-11-11投稿:李芮珂 部门:教务部 浏览次数:

11月9日上午,在工程训练中心大工程创新楼HC208,教育界知名专家融亦鸣教授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报告题目为“工程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参会老师达40余人。

1989年12月毕业于美国肯塔基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WPI)终身正教授,并因突出科研贡献获任WPI杰出教授。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2010-2015任清华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教授。2016-2022任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主任。研究领域包括精密加工技术;金属材料加工中的建模仿真及优化和制造系统生产规划与工装技术。先后主持科研项目50余项,回国后主持和参与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国家重大专项以及工业合作课题十余项,论文300余篇。

融亦鸣教授从2008年任教WPI时,就在推动“新工科”教育创新,一直在探索如何培养面向未来、面向全球的卓越工程师。该报告主要围绕美国流行的三种新工科教育的模式,第一种是由项目引领教学、为工业界培养领军型人才的伍斯特理工学院(WPI)模式;第二种是追求革命性、突破性、开创性,最早做出的高速摄影、数控机床、3D打印等划时代产品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第三种就是欧林工学院模式,更偏重于培养独角兽这样的优秀企业。其中,伍斯特理工学院要求毕业前完成三个完整的工程项目,不要求知识的完整性,强调知识运用能力,强调跨专业编组解决技术问题,定义要解决的问题方案,更适合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对于欧林工学院更强调培养学生能够快速定义问题,并快速找到已有的最好解决方案。对于MIT则强调培养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人才。

除了对三种“新工科”教育模式的对比分析,融教授的报告中还提到诸多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例如,“最好的教学计划就是没有具体的结构”,“让学生经历他一定会经历的失败,不要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怎么学,怎么保持激情”,"通专结合——自我学习和团队合作有机结合”,“要教给学生能辨别哪些人可用以及如何能使这些人跟你合作的能力”“如何将解空间向问题空间转化”等。

融教授的报告给听报告的一线教师们带来了一场颠覆性的教育理念认知,特别针对大工训中心在工程教育中的定位以及所能起到的作用都具有指导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