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故事汇:计算机学院22届校友朱志宏受邀做学术论坛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25投稿:艾敏 部门: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浏览次数:

为提升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的科研论文撰写能力,搭建良好的跨学段、跨领域学术交流平台,使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蔚然成风,2024年3月18日上午10点,计算机学院“朋辈故事汇”活动——学术论文写作专题分享会在学院901会议室举行。此次活动特邀22届校友、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2级在读硕士朱志宏进行分享,主题是《做研究,写作,生活与未来》。学院刘炜副研究员、学院本科生学业发展指导分中心负责老师李清怡以及来自学院的四十余位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刘炜老师主持。

朱志宏,2022年本科毕业于8188威尼斯娱人城计算机学院,曾获8188威尼斯娱人城校长奖学金特等奖、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曾在腾讯、阿里等公司算法研究实习。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型语言模型、任务型对话系统、多模态信息处理。截至目前,在ACL、AAAI、ICCV等计算机与人工智能 TOP 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发表16篇),专利在审(实授)7项。受邀担任多个国际顶级会议、期刊审稿人。

谈起做研究,朱志宏将一项研究工作的从无到有总结为TPIC四个阶段:Topic(确定研究领域)、Problem(发现问题)、Idea(解决问题)、Concretework(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最后是论文撰写和投稿。

计算机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非常广袤的学科。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先要进入一个具体的分支学科和领域,并获得必要的了解。朱志宏建议大家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首先考虑能否获得该领域必要的资源(如代码、数据集等),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特长综合考虑,数学强,可以选择偏理论的Topic,动手能力强,可以选择偏模型结构复杂,实验复杂的Topic。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相关联的。朱志宏认为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大量精读论文,总结目前主要尚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关注这个领域里活跃的大牛,他们的文章中可能会指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思考idea时,不要局限于本领域,也可以看看其他领域的工作是如何解决类似的问题的。最好能广泛地与导师和同门进行交流、分析加以确认。如果手头已经有了一些idea,切忌纸上谈兵,做个小规模实验看看效果会更有把握。

对于已有的idea,必须证明其可以解决提出的问题,并且必须证明是怎么解决的,有时候还需要证明问题存在性。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往往需要较好的数学功底、实验设计能力、和代码能力。朱志宏鼓励大家不要畏惧数学和编程,去学、去写、去主动尝试,往往会带给自己意外的惊喜。此外,主动请教和找人合作也是科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谈到如何撰写学术论文,朱志宏以自己撰写论文和担任审稿人的经历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科学论文的构成和撰写各个板块的要点。在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学习相似工作中比较好的文章的语法和结构,要把文章说清楚,让读者读起来最舒服。“很多同学都会有被拒稿的经历。整个审稿流程非常复杂,很多人经历了努力的过程,我觉得大家应该仔细去看待comments,大多数对我们来说还是“富有营养”的。被拒稿的时候大家可能会觉得审稿人没有看懂我的文章,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思考,是不是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有些东西没有解释清楚,这种反思对科研会有帮助。”

最后,朱志宏和大家分享了论文投稿的注意事项,如匿名期、审稿反驳等。他建议大家要对计划投稿的会议和期刊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不同会议对文章内容可能有不同的偏好,要做足功课。投稿前,要反复确认论文的中心思想是否有问题,在写作时要集中火力,突出中心思想。要围绕一个主贡献点去写作。论文写完后,可反复阅读,完善论文的表达。除此,最好可以邀请非共同作者帮助评审。最后一定要注意会议论文的截稿时间和格式要求。

会后,同学们和朱志宏就研究生科研方法、论文撰写和投稿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次分享会是增强本科生和研究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提高学术论文撰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希望同学们在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不畏险阻,勇往直前,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